协会动态| 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协会成功举办低碳项目建设座谈会
来源:协会办公室 作者:协会办公室 日期:2021-11-17

为响应国家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相关政策,促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能源,助推浙江省“零碳”项目建设,2021年11月11日下午,由协会举办的“低碳项目建设座谈会”在计量大厦会议室顺利召开。
会议由协会理事长冯时林致辞,他首先代表协会向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参会的各位专家、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冯理事长表示,在目前”双碳“背景下,协会作为联络企业与政府的桥梁纽带,理应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表率,积极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积极反映会员单位的各种困难和发展的瓶径,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扬长板补短板,科技创新,勇于作为、不断进取,积极打造新能源发展的新高地。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王懿祥
碳达峰、碳中和不是以牺牲现有的生活质量为代价的“一刀切”,需要以区域为主推进碳中和,统筹布局区域内的产业、基建以及科研力量。浙江乡村森林覆盖率高,降碳潜力大,因此浙江省创建低(零)碳村、低(零)碳镇、低(零)碳县具有积极意义,协会在建设低碳示范点项目上大有可为。
中国计量大学人事处处长朱诚
农业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是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围垦滩涂和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来实现的,其中,“茶光互补”“渔光互补”、“菌光互补”等各种新型综合“农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也是目前清洁能源的一种新模式,它克服了土地资源稀缺,地面光伏电站发展较为缓慢等短板,将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渔业生产、农业种植相结合,既有无污染零排放的发电能力,又不额外占用土地,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实现光伏发展和农、渔业生产的双赢。“光伏”+“农业”模式是光伏行业发展的一种新方向。
杭州舜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鉷
浙江分布式光伏一直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粗放发展的情况,对此宋董事长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建议协会成立《浙江省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课题小组,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与立项;第二,编制浙江省《分布式电站运维评价标准》,以标准规范行业行为,推动行业发展;第三,鼓励企业技术改造,争取政府对达标电站技改补贴;第四,用机制倒逼不达标的电站,警告或直接取消光伏电站开发权;第五,争取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抢占双碳技术制高点,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浙江力量。
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张军强
张总提出了光伏行业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第一,分布式电站的弊端在于分布过于分散,造成人员运维成本高,发生问题难以及时发现造成光伏电站后续运维难的问题;第二,现有的光伏电站与城市建筑不相容,以及带来的光污染等问题与浙江城市面貌建设相冲突;第三,光伏电站安全问题,为压低成本目前市场上的光伏组件质量堪忧甚至缺少开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张军强表示,浙江省光伏行业发展需要政策的引领,他希望能够运用协会力量推进光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互融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来法
潘总在会上阐述了光伏市场的现状和几点困惑。他提到光伏行业之所以能维持较高的产业景气度,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技术迭代带动的产品研发与换代。但目前光伏市场量产的产品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协会牵线搭桥政府牵头以标准引领倒逼市场提质增效。潘来法还提到最近的“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政策”,整县推进政策是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重要举措,解决了光伏项目分散的弊端,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盛氏文化创始人盛君
盛总向大家介绍了盛氏文化公司的概况。盛氏文化是一家专注于品牌链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为客户提供从企业战略规划、策略制定、创意表现、推广传播、展陈设计到项目落实执行于一体的综合性品牌文化服务。他提到,随着国家和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公司在材料的选用上也会更多的考虑到低碳环保的问题。
协会副秘书长游黎威、周杭霞、裴凌宏、罗之彤、潘东浩、龚宇平就开展碳培训、碳盘查,参与建设农村低碳示范点、建立碳中和专家库等问题以及当前“双碳”目标和“能耗双控”情况作发言并根据目前的能源形势对协会下一步工作部署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活动形式较好,增强了会员之间交流,方便了后续工作的开展和推进。众多行业专家、领导及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交流碳市场新动态,凝聚共识汇合力,为我省打造能源转型的浙江样板出谋划策。此次会议既是在探索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也是在探讨我们的未来,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持续努力下,浙江省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会越来越好!